生活資訊|小朋友跳跳紮 整親點算好?家長必學!脫臼+骨折+擦傷+扭傷家居急救法(上)
小朋友常見4大受傷意外
小朋友常見意外1|跌傷
好動的孩子還未有危機意識,經常跑跑跳跳,不慎在平地跌倒,或甚在高處跳下來然後受傷。若幼兒在平地跌傷,家長先要確保孩子的安全,以免進一步的傷害,在注意孩子是否有脫臼和骨折的徵兆,並及時處理。
孩子脫臼4大徵兆
1. 觀察異常姿勢:脫臼可能導致關節處於異常的位置或角度,例如手臂或腿部扭曲或彎曲的方式,留意孩子的肢體姿勢可有不尋常
2. 觀察腫脹和疼痛:脫臼通常伴隨着局部腫脹和劇烈疼痛,觸摸或輕壓患部時,孩子可能會感到劇痛
3. 範圍運動限制:脫臼可能導致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制,可觀察孩子在受影響部位是否有明顯的活動限制,例如無法彎曲或伸直手臂、腿部。
4. 比較對比:輕輕比較受影響的肢體與對側的肢體,如果有明顯不對稱或不尋常的差異,孩子或已脫臼。
孩子骨折3大徵兆
1. 注意疼痛和不適:觀察孩子是否表現出疼痛、不適、無法移動受傷區域或不願意使用該部位
2. 注意異常動作:觀察孩子的動作會否受限制,是否無法承受重量或無法正常活動。
3. 檢查受傷區域:輕輕檢查受傷區域,是否有明顯的異常,例如變形、腫脹、紅腫、瘀傷。
脫臼及骨折處理方法
1. 如懷疑孩子脫臼或骨折,家長應先安撫孩子,讓他冷靜下來,賦予安全感,讓孩子知道爸媽會幫助他
2. 家長不應試圖移動受傷部位或矯正異常位置,勿自行幫孩子脫臼復位,以免造成進一步的損傷。
3. 尋求醫護人員協助,讓醫生進一步評估孩子的狀況,例如需要進行X光檢查或其他影像學檢查,確保孩子獲得適當的治療。
4. 如受傷情況嚴重,例如頭部受創、孩子神智不清等,應立即致電緊急救護服務。在等待急救人員的過程中,尤其是孩子頭部和脊椎可能受傷的情況下,家長切忌移動孩子。
育兒手法不當或致脫臼
隨了跌倒以外,還有些情況或會致孩子脫臼,例如當孩子快要跌倒時,家長不應拉着他們的手臂,而要是從孩子的腋下把他抱起來,減少脫臼的風險。約1歲大的寶寶,當爸媽用力拉住他的手或前臂時,會令寶寶全身的重量都落在胳膊上,容易導致脫臼。
小朋友常見意外2|擦傷
擦傷處理方法
1. 止血
如擦傷流血,可用乾淨的紗布或紙巾直接按壓在傷口上,以阻止血液流出。
2. 清洗
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學品或酒精,導致孩子感疼痛或刺激。
3. 覆蓋傷口
將乾淨的無菌紗布或膠布貼傷口上,以保護傷口免受污染。
4. 監控和更換傷口覆蓋物
定期檢查傷口,觀察是否有紅腫、膿液、發炎等徵兆。如果覆蓋物變得濕潤或骯髒,應及時更換。
若然擦傷情況嚴重,例如傷口深度較深或需要縫合、持續出血或出現感染徵兆,建議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由他們對傷口進行進一步評估並提供適當的處理方法。
小朋友常見意外3|扭傷
扭傷處理方法:「RICE急救口訣」
「RICE急救法」大多用於初步處理急性扭傷,可若是嚴重的扭傷或關節錯位可能需要專業醫療處理。如果症狀持續加重,或家長對處理方法感到不確定,始終建議求醫。
Rest:休息
立即停止受傷部位的活動,避免進一步損傷。如果可以,避免負重,也不要使用受傷的部位,讓它得到充分的休息。
Ice:冰敷
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冰塊,輕輕放在受傷部位上,每次冰敷約15至20分鐘,有效減輕腫脹和疼痛。每2至3小時重複冰敷步驟1次,期間要留意不可把冰直接接觸在孩子的皮膚上,以免引起凍傷。
Compression:壓迫
使用壓迫帶或彈性繃帶將受傷部位輕輕包紮起來,以減輕腫脹和提供支撐。壓迫的用途,是為了適度壓縮血管和組織,以減少血液和液體積聚。
Elevation:抬高
抬高受傷部位,可以幫助減輕腫脹和疼痛,盡可能把受傷的部位抬高到心臟水平或以上,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和減少液體積聚。
小朋友常見意外4|高處墜下
如2歲以下的幼兒在高於1米的位置墜下,2歲或以上的幼兒在高於1.5米的位置墜下,便屬於高處墜下,建議求醫檢查是否有受傷。
孩子從高處墜下後,如出現以下症狀要馬上送院:
.喪失意識
.昏睡、難以弄醒
.神智不清(對時、地、人感混亂)
.表現迷惘或受驚
.失去記憶
.性格改變,例如易怒
.耳朵或鼻子流出血或清澈液體
.持續或嚴重頭痛
.頭暈
.噁心
.嘔吐(多於1次)
.癲癇
.口齒不清
.手腳乏力、麻痺
.步履不穩
.餵食或睡眠模式改變
幼兒頭部受撞擊後,家長需要在夜間觀持續察孩子的情況,在受傷後的首8個小時內,每4小時便要喚醒他,以防孩子在睡夢中進入昏迷狀態,因而錯過救治的黃金時間。與此同時,家長應打造安全的家居環境,例如安裝門欄和窗戶保護網,以防止孩子爬上高處甚或意外墜下。
資料提供:Amber Tam/註冊護士、Momsy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