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陀BB恥骨痛 身體問題多?孕媽10大注意+舒緩方法
懷孕可以分為前中後三個孕期,懷孕後期是指第7個月直至生產的第三孕期,到了懷孕後期,孕媽可能會出現腰痠背痛、尿頻、腳腫等情形,讓孕媽很是不安。我們簡單講解第三孕期有機會出現的情況及需要注意的十大事項,一解孕媽的疑慮,開心迎接小寶寶。
1. 荷爾蒙增腰背痛+恥骨痛
婦產科專科醫生鄭翠菁表示,懷孕可以分為三個孕期,第一孕期是首3個月,第二孕期是第4至6個月,第三孕期是第7個月直至生產。進入懷孕後期,胎兒持續成長,孕婦身體的重心點會變為向前傾,上背會向後傾以作出平衡。腰椎的弧度因而增加,更容易出現腰痠背痛的情況。另外,懷孕期間身體的鬆弛荷爾蒙增加,幫助骨盆的韌帶放鬆,準備讓胎兒有足夠空間經過產道。連接恥骨關節的韌帶同樣會受鬆弛激素影響而放鬆,這會使關節間的穩定性降低,當動作拉扯到恥骨聯合處時會出現疼痛的情況。
姿勢及動作減腰背痛恥骨痛︰
婦產科專科醫生鄭翠菁表示,孕婦要減少出現腰背痛及恥骨痛,可以從身體的姿勢及動作着手。如果生活上許可,盡量避免長時間站立。坐着時可使用背墊坐着,保持腰背廷直。睡覺時可以側臥,在兩個膝蓋間放一個枕頭,減輕腰背負荷。孕婦亦須避免過分張開雙腿的動作,例如蹲下或坐在矮凳上。應穿着合適舒服的鞋。另外,使用托腹帶可以幫助承托腹部的重量及平衡身體的重心。在家休息時可以按摩腰背。若出現恥骨痛時,孕婦要避免雙腳受力不均的動作,如行樓梯、單腳站立穿鞋。在起牀時,應先合起雙腿、曲膝轉側身,用手撐起身體。如果背痛或恥骨痛嚴重,孕婦可以使用口服必理痛止痛。
2. 病理性腳腫 應立即求診
懷孕時身體的水份會增多。在懷孕後期,由於子宮脹大了,會擠壓到下身的大靜脈,加上地心吸力的影響,雙腳容易出現水腫。正常的水腫主要影響雙腳、小腿或大腿。若水腫的情況出現在眼周、面部或會陰、腳腫的情況在數天內更會加劇,而腳腫的同時出現頭痛、視力模糊、胃痛或呼吸困難、單邊腳腫或小腿痛等,都指向病理性水腫,需要及早求診。
孕婦想紓緩腳腫的不適,在睡覺時可嘗試向左側身躺臥,讓子宮減少對大靜脈的擠壓,改善血液循環。睡覺前用枕頭墊起雙腳或用暖水浸腳,亦可幫助減輕腳腫的情況。另外,可以購買比懷孕前尺碼稍大的鞋子,方便腳腫時穿着。
3. 保濕潤膚膏減輕皮膚痕癢
鄭醫生指出,懷孕時的荷爾蒙改變可以使皮膚出現痕癢,甚至出疹的情況。皮膚上的疹可以不同的形態出現,有些像風癩,有些像濕疹,有些是細小的,有些是大範圍的,較常見的位置在肚皮、大腿及臀部。不過無論形態如何,皮膚痕癢都令人十分難受,但搔癢只會使痕癢的情況變得更嚴重。孕婦可嘗試塗抹保濕的潤膚膏。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孕婦可在醫生建議下,考慮使用類固醇藥膏或口服止痕藥。皮膚痕癢或出疹會在生產後逐漸好轉。另外,如果痕癢情況只影響手掌或腳掌,可以是膽汁淤積症的症狀,需要抽血檢驗。
4. 有尿意時 忌忍尿
在懷孕後期,胎兒開始轉身落盆,膀胱在子宮的前方,可以盛載的尿容量自然減少,孕婦因此會出現尿頻的情況。雖然有尿頻的情況,但是孕婦仍需喝適量的水。鄭醫生指出,如果有尿意時仍需上廁所,不要忍尿,以減少尿道炎的機會。在排尿完成後,可立刻嘗試再排一次,把剩餘的尿液排出,可減少上廁所的次數,而尿頻的情況通常在分娩後會有所改善。
5. 少食多餐 減胃酸倒流
在懷孕時,身體的荷爾蒙轉變會使食道連接胃部的括約肌比較放鬆,容易出現胃酸倒流或者火燒心的感覺。鄭醫生提醒,孕婦可以嘗試少食多餐,讓胃部有足夠的時間消化。在飯後,孕婦可以稍作散步,避免進食後立刻躺下或睡眠。如果晚上睡覺時常常出現胃酸倒流的情況,可以用枕頭稍微墊起上半身。此外,有些抑制胃酸的藥物在懷孕中也是安全可用的。
6. 情緒轉變宜多傾訴解鬱
生兒育女是一個很微妙的過程,既期待也緊張,既興奮亦擔心。事實上,生育的確是人生大事。孕婦除了要面對身體上的轉變,還要面對工作及經濟上的壓力、家庭崗位的改變,這些都會使人容易有抑鬱的情緒。鄭醫生表示,如果出現不愉快的情緒,孕婦要知道你並非孤身作戰,你可以與伴侶、家人、朋友傾訴,排解情緒。如果抑鬱的情緒持續,甚至影響生活,鄭醫生建議孕婦應及早尋求專業的協助。
7. 接種百日咳疫苗保護初生嬰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嬰幼兒染上百日咳會有更大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鄭醫生指出孕婦在懷孕時接種百日咳疫苗,身體產生的抗體可以轉到胎兒身上,保護初生嬰兒。現時醫學界建議孕婦可在第二或第三孕期接種疫苗。因為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足夠時間產生抗體,孕婦最理想是在35周前接種,以達到保護初生嬰兒的效果。
8. 乙型鏈球菌檢查
乙型鏈球菌是腸道、泌尿及生殖系統常見的細菌。約10至30%孕婦帶有乙型鏈球菌,大部份是沒有病徵的。如果初生嬰兒受感染,嚴重發病或死亡率可高達5至10%。孕婦可於懷孕第35-37週進行乙型鏈球菌檢查。分娩時,醫護人員會為帶有乙型鏈球菌的孕婦注射抗生素,以減低初生嬰兒受感染的機會。
9. 定期產檢制定分娩計劃
懷孕後期產檢的次數會增加,在28週後會大約每兩星期一次產檢,在36周後會大約每星期一次產檢。鄭醫生表示,當然產檢的密度或次數會視乎臨床情況而略有不同。產檢時,醫護人員會檢查孕婦的血壓、尿蛋白、尿糖、子宮大小、胎位及胎兒心跳,並按照產檢的情況制定分娩的計劃。
10. 留意分娩徵兆做好生產準備
懷孕後期需要留意分娩的徵兆,包括見紅、陣痛(有規律的宮縮)、穿羊水等。另外,若發現胎動減少,亦需立刻求診。生產的徵兆無法預估得到何時會出現,孕婦可以預先準備好走佬袋,事前熟習去醫院及病房的路線,作好一切準備迎接寶寶。
資料提供:鄭翠菁 / 婦產科專科醫生
原文刊登於《孕媽媽》第239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