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攻略|自然分娩VS剖腹產 7個產後傷口護理貼士
產後傷口護理1|自然生產康復較快
婦產科專科醫生邱佩琪指出,一般自然產的媽媽,復原相對比較快,生產完畢後最快幾小時便可以下床,也可以親自餵哺寶寶,而早一點餵哺母乳,對子宮收縮也會比較好。
自然生產的傷口,在首幾天可能有些痛楚,可服用簡單的止痛藥;傷口的處理方面,醫院通常會提供沖洗瓶,只要用清水沖洗乾淨,大約1個星期傷口也會復原。有些媽媽可能坐起時壓着會陰傷口會比較痛,稍為更改姿勢,或坐水泡也會紓緩痛楚。
而無痛分娩的媽媽,可能需要再長一點才可以下床,因為注射無痛分娩麻醉藥後,雙腿一般也會麻痺幾小時。
早點餵哺母乳,對子宮收縮會比較好。
產後傷口護理2|剖腹生產傷口較痛
剖腹產的媽媽,開刀後大約24小時都會在床上休息,傷口一般也較大及痛。一般開刀是會採用半身麻醉,手術後4 - 6小時麻醉作用便會減退。醫生都會處方有止痛劑的鹽水,減低產婦產後痛楚。另外,也建議媽媽在這段時間可在床上伸展雙腿,令到血液循環會好一點。
一般大約20 - 24小時後,小便喉管和鹽水針也會除了,這時候可以嘗試下床,雖然傷口也會比較痛,但可服用止痛藥來紓緩痛楚。另外,也建議用束腹帶稍為承托傷口,減輕痛楚。下床後就可以和順產的媽媽一樣餵哺寶寶,有助子宮收縮。
剖腹產的傷口比較痛,可服用止痛藥來紓緩痛楚。
產後傷口護理3|住院時間也有分別
自然分婏通常會比剖腹產早一天出院,不過剖腹產的媽媽也可在住院期間學習餵哺和照顧BB,護士會從旁協助,也趁這段時間好好休息。剖腹產的媽媽在出院後1星期需要到診所檢查傷口,有些需要拆線,而溶線的就不需拆線,只需簡單護理便可以。大約2至3星期後便可以用一些除疤產品。這類產品使用幾個月至半年時間效果最佳。
至於順產的媽媽出院後,需觀察傷口復合的情況,一般也沒有大問題,若傷口持續疼痛、紅腫甚至化膿,可能是傷口發炎,應盡速求助醫生。
自然分婏會比剖腹產早一點出院。
產後傷口護理4|產後子宮排惡露
產後子宮會排出瘀血,稱為惡露。順產和剖腹產的媽媽也會有惡露,大約2至3星期便會消除。若惡露仍未清除前溫和調理就好,最好不要吃一些中藥補身,因為有些中藥例如當歸、紅棗、蔘茸等,會令惡露變得鮮色和增加惡露。若惡露增加或有惡臭,可能是子宮收縮欠佳、胎盤殘留或子宮發炎,應盡速求助醫生。
當歸、紅棗等中藥會令惡露變得鮮色和增加惡露的份量。
產後傷口護理5|產後檢查
產後6至8星期切記要做產後檢查,以超聲波來看看子宮收縮是否回復到孕前的狀態,同時也會做抹片檢查,之後便可1年來做年檢。
在產後檢查,醫生會跟產婦說明,可以開始逐漸回復產前的運動及有助收縮盆底肌的活動。另外,也可以回復正常性生活。
產婦可以開始逐漸回復產前的運動,選擇一些有助收縮盆底肌的活動。
產後傷口護理6|產後月經各異
產後如果沒有為餵哺母乳的媽媽,通常大約在6至8星期便會有月經;若有餵哺母乳的媽媽,乳汁的分泌會壓抑卵巢排卵功能,因此在授乳期間,可能半年至1年多都不會有月經,由於這段時間的荷爾蒙分泌極為不穩定,但也有媽媽在授乳期仍然有不定時的月經,或第1次來月經後,下一次月經也不一定按時出現,因此會出現不規則的情況,但慢慢也會回復正常來。
大部份媽媽也應要考慮用避孕的方法。
產後傷口護理7|盆底肌運動減尿滲
有些媽媽在產前會有小便滲漏的問題,一般在產後常做盆底肌的運動,情況也會有所改善。另產後也盡量避免一些有機會令子宮下垂的動作,譬如提重物、深蹲等動作,也應吸取適當的纖維,避免長期便秘。
其他產後小貼士
產後小貼士1|餵哺母乳
餵哺母乳期間,一般建議媽媽應繼續吸取有營養的補充劑,也要均衡飲食,令寶寶有更充足的營養。而產後的2至3天,乳房會開始逐漸脹大,分泌乳汁。當乳汁無法順利排出,積在乳房裏,會造成脹奶的疼痛感。這是自然現象,產婦毋須緊張,可以用熱敷或按摩幫助乳汁排出。若乳房出現紅腫、劇痛或發燒的情況,便要立即求醫,可能是乳腺炎或更嚴重的乳房膿庖。
產婦可以用熱敷或按摩幫助乳汁排出。
產後小貼士2|產後補充熱量
中國人有坐月子的概念,其實是因為懷孕期間和生產過程會消耗相當多的能量,除了調養生理機能之外,為產婦補足耗損也很重要。西醫方面沒有特別進補的藥材,但是遵守幾個原則:補充足夠熱量和增加攝取蛋白質,建議產婦可進食肉類和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補充所需熱量。另外,蛋白質能夠促進乳汁的分泌,提升乳汁的質量,正在進行哺乳的產婦應適量攝取,對媽媽及寶寶都有好處。
木瓜蛋白含獨特的蛋白分解酶,能增加乳汁分泌,木瓜肉所含的果膠更是優良的通便藥。
產後小貼士3|產後情緒
除了媽媽的身體外,產後的情緒也很重要。產後要顧及自己的身體變化,也要照顧剛出生的寶寶。媽媽的情緒可能較為敏感,加上長期睡眠不足下,有些媽媽會出現產後抑鬱的跡象。因此媽媽應適度的宣洩情緒,過度壓抑反而會出現身心疾病。如果情緒方面波動較大,可尋求親朋好友協助,並時常聆聽柔和紓壓的音樂,幫助穩定情緒。
產後小貼士4|丈夫一起照顧寶寶
寶寶出生第1個月要多點耐性適應,丈夫一起分擔,讓太太休息多一點,盡量不要讓太太獨力照顧。若情況許可,可請陪月員或家人幫忙減輕媽媽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