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學按摩 紓緩嬰兒濕疹
註冊中醫師李漢威表示,濕疹是多種內外因素所引起之過敏性炎症皮膚病,現代中醫又稱為「濕瘡」,主要是因為胎養環境不佳或遺傳,再加上體內外的風邪、濕邪、熱邪阻於肌膚所致,而成人與嬰兒的對於濕疹的生理機制也是大同小異。他補充說,人的脾胃本身會自我修復,但有不少人因不良飲食習慣傷及脾胃,或者脾胃本身太弱,令寒濕或濕熱積聚體內,引致濕疹。另外,也可因外感風濕熱邪侵犯,導致皮膚發病。
濕疹分3類
濕疹可發生於全身皮膚,形狀不一,多為對稱分佈。表皮破損後多會有液體滲出,瘙癢感明顯,並且會反覆發作,進而有慢性化的傾向。李醫師指,在中醫角度,濕疹分為3類,而第1、2類在嬰兒中較為常見:
種類
1. 濕熱浸淫
2. 脾虛濕蘊
3. 血虛風燥
症狀
發病較急、皮膚傷口潮紅具灼熱感、瘙癢感劇烈、滲液甚多、心煩口渴、小便量少而紅
發病較緩慢、皮膚傷口潮紅瘙癢、皮膚抓損後流水液多且難以收口、皮膚鱗屑較多、食慾不佳、消化不良
病程長久難癒、皮膚乾燥、膚色暗啞或有色斑、癢癢、面色不佳、失眠
病因
不良飲食習慣
脾胃本身太弱
休息不足,或病情拖延
避免濕疹4提示
(1)為寶寶做詳細測試,分析可能導致濕疹的潛在過敏源,這在發育後,對食物承受力增加後便有機會改善。
(2)如餵哺母乳,媽媽要避免進食辛辣、煎炸,或營養過於豐富之食物。
(3)水份攝取及睡眠時間要充足。
(4)大小便也是排濕的通路,因此照顧者可觀察寶寶大便的頻率、臭味和顏色,味酸臭、形狀不成形、頻率多於三次便要多加留意。
紓緩從日常生活入手
• 避免過度搔抓,使傷口擴大,增加細菌感染機會,減慢傷口痊癒速度。
• 如餵哺母乳,媽媽可注意飲食會否過「補」,如花膠、豬腳薑等,應先停止食用,或先餵奶後才食用。
• 為寶寶洗澡時切勿使用過熱或過冷的水刺激,亦要選擇合適的肥皂或淋浴露。
• 用中藥「黃柏」煎濃湯,為寶寶外洗患處:一兩黃柏,500毫升煎為200毫升,暖水濕敷5至10分鐘,其後以水洗淨。
(注意:黃柏會染色,應避免沾到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