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又尿床? 3招戒夜尿
孩子尿床 2大原因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尿床,與心理因素有關,如壓力和不快等。可是丹麥奧胡斯大學醫院的醫生Soren Rittig曾進行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某種基因組合,會令孩子尿床的機會增加至40%,因此孩子尿床,其實也和遺傳基因有關。以下,由兒科醫生鄧妙詩講解孩子尿床的2大原因:
原發性夜尿
孩子從來未曾成功戒掉使用尿布的夜尿,可分類為原發性夜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這類情況出現的原因大多不明,較大機會是基於家族歷史。有研究發現,如果爸爸有尿床經驗,當中孩子會出現尿床的機會比較高。若爸媽皆有尿床經驗,幼兒會出現尿床的機會更大。另外,在11歲以前,男孩子尿床比例是女童的1.5至2倍。
次發性夜尿
若孩子已經有6個月或以上成功戒掉尿布的歷史,後來卻再次出現夜遺尿的情況,則分類為次發性夜尿(Secondary nocturnal enuresis)。次發性遺尿通常和後天因素有關,例如尿道感染、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以及心理因素如壓力等。面對次發性夜尿問題,通常必須解決造成其出現的背後原因,要找醫生作適當診斷。
尿床有乜影響?
大部份患者都會自然戒掉夜尿,但夜遺尿的情況,亦有可能會影響到兒童的心智發展。部份患者會感到羞恥、自卑和缺乏自信。而父母對幼兒夜尿的態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父母不宜呵責,相反應接納孩子,幫助他們面對困擾。而導致次發性夜尿的疾病,如果不及早得到治療,亦會影響兒童的健康。
何時開始尿失禁很重要
對兒童來說,如果偶爾發生的尿失禁,其實家長不用太在意。而年幼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尿液,也是非常正常的,當他們3歲過後,便會慢慢發展出控制排尿的能力。當然,有些孩子會更早,甚至1歲半至2歲就可以自行控制了。如果到了6、7歲,孩子還是沒法控制排尿,家長可向醫生查詢是否要作進一步檢查。如果孩子原本已經戒掉用尿布的習慣,但是最近突然夜尿頻繁,那就更要帶孩子就醫。
3大處理方法
戒夜尿絕對不是脫掉尿布,晚上抓孩子起來尿尿那麼簡單。如果孩子5歲過後還一直有夜尿,爸媽可以嘗試以下由鄧妙詩醫生提出的改善尿床方法。但若是以下方法仍未能有效處理問題,家長便應及早請教醫生,以便能為孩子作出診斷和治理,使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健康地成長。
1. 改變生活習慣
家長可教導孩子在晚飯後,避免飲太多水份,如安排在下午或晚飯前飲湯,飯後只飲1杯水,且要安排在睡前2小時前喝完。此外,孩子也要養成睡前將尿液排清的習慣。
2. 行為訓練
家長需明白夜遺尿不是孩子懶惰或故意生事所引致,而且孩子的自信心可能也受到損害,所以家長應避免責怪他們,更要在孩子沒有遺尿的翌日,加以讚賞和鼓勵他們,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家長可使用遺尿記錄表或月曆,將星星貼紙貼在沒有夜遺尿的日子上,作為記錄和鼓勵,亦有助跟進夜遺尿的頻密程度。
3. 採用遺尿感應器
遺尿感應器是放在兒童睡褲內的裝置。當孩子尿尿時液體接觸到感應器,便會即時發出聲響,喚醒孩子起床小便,目的是養成小朋友的習慣。如果孩子感覺到膀胱脹滿需要排尿時,便需要起床小便。但這方法有機會吵醒家中各人,需要家人的體諒,以及家長的耐心才能見效。
到底要不要叫小孩半夜起來尿尿呢?
至於要不要半夜叫孩子起床尿尿?答案其實是否定的,雖然媽媽可能覺得這樣不用洗床單棉被,短時間來看好像有效,但鄧醫生表示這會中斷了孩子的睡眠,影響他們的睡眠質素。長期來看,對於孩子的膀胱控制也沒有任何助益,甚至由於孩子過度疲累,還會有所妨礙他們的生活習慣,所以並無益處。但若是孩子真的有需要在半夜起床小便,大人的陪伴會讓他們減少恐懼感,逐步幫助訓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