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孩子變成愛哭鬼?

為甚麼孩子變成愛哭鬼?
日期:2022-06-07
很多家長表示,不明白為甚麼孩子總喜歡哭哭啼啼,遇上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就以哭鬧來表達情緒,總不能好好的以言語表達,令家長非常困擾。專家認為是因為孩子不懂得表達,或是身體不適所致,只要家長願意體諒,教導孩子正確表達方法,便可以改善。

受多種原因影響

遇上不愉快事情而哭泣,是人之常情。不過,若是孩子遇上小小不如意的事情就哭哭啼啼,難免令家長感到煩惱。孩子只是不斷哭泣,家長又不清楚其哭泣的原因,不能制止他們,情況都相當煩擾。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萬家輝表示,孩子喜歡以哭鬧來表達情緒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他認為,當孩子感到不適或患病的時間,便會特別容易哭鬧。另外,由於孩子不懂得表達情緒,當不開心時便哭鬧。其次,當孩子感到不安、缺乏安全感、感到恐懼時,也會以哭鬧來表達。

幼童最常見

萬家輝認為,一般而言,大約3至4歲的孩子,由於他們已經開始上學,有足夠的能力控制自己哭鬧的情況,所以,這階段的孩子應該較少只會以哭鬧來表達情緒。通常3歲以下孩子較多出現不斷哭鬧的情況,原因是他們尚未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便只好以哭鬧來表達。

錯誤的解決方法

在很多家長心目中,不論以任何方法,總之能夠令孩子停止哭鬧,便能解決煩惱。家長不會查找孩子哭鬧的原因,制止他們哭鬧便覺得很安心。其中家長最常用的錯誤方法如下:
錯誤1:給予零食
很多家長每當見到孩子哭鬧時,便會給他們吃零食,藉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停止哭鬧。
重點:這樣絕對解決不了問題,只是暫時制止了孩子哭鬧的行為,不能讓他們學會表達情緒的方法。
錯誤2:給予手提電話
有些家長會給手提電話予孩子,目的都是希望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而停止哭鬧。
重點:長此下去,孩子永遠不懂得如何表達情緒,當遇上不愉快的事情時,也不懂得如何表達了。

承受壓力

倘若孩子多年來都只是以哭鬧表達情緒,代表他們一直忍耐挫敗感,多年來忍耐及承受不愉快的經驗,未能培養良好的安全感,長此下去,會帶來壞影響。因此,家長必須從小教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而不是以哭鬧來表達。

安撫情緒3部曲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千萬別以分散注意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必須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解決,才能培養孩子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

第1步:安撫情緒
當孩子哭鬧時,如果家長對他們破口大罵,只會令問題嚴重。因此,孩子哭鬧時,家長應該先安撫他們的情緒,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受保護及在溫暖的環境,不會受傷害。

第2步:說出感受
能夠被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第二步便是表現理解孩子的感受。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表達感受。倘若孩子不懂得表達感受,家長可以嘗試幫他們表達感受,例如:「你剛才跌倒,感到很痛,所以很不開心,是嗎?」孩子感到被家長理解,便會慢慢停止哭鬧,紓綬了情緒。

 第3步:學着表達
當家長長期以這個方式來幫助孩子表達,或鼓勵他們表達感受,慢慢地,孩子也能從中學會表達感受的方法,久而久之便不會再只是用哭鬧來表達情緒,懂得以不同詞彙及方式來表達了。

3個正確方法

孩子哭鬧總是有原因的,家長最重要找出原因,並需要培養他們良好、正確的表達情緒方法。
方法1:父母表達情緒由於孩子年幼,加上缺乏詞彙,尚未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家長不妨以身作則,每天向孩子說說自己當天所遇到的事情,在這事情中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聽越多,便能學會不同與情緒有關的詞彙,亦學會表達情緒的方法,慢慢不再以哭鬧方式解決問題。

方法2:以不同方式表達
除了以說話方式來表達情緒外,家長也可以教導孩子以不同方式來抒發情緒。例如繪畫、音樂、運動等,當孩子不愉快時,可以將當下的情緒以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又或者可以聆聽令其開心的歌曲,亦可以到公園散步,藉以解開心結。抒發情緒的方法有許多,各人不同,最重要不要傷害自己及他人。

方法3:建立安全感
孩子很害怕被別人否定及拒絕的,如果從小到大他們經常被別人否定拒絕,便很難建立安全感。家長是孩子的保護者,必須要與他們同行,從小幫助他們培養安全感,不要任何事都否定及拒絕孩子。當孩子擁有良好的安全感後,不停哭鬧的機會便會減少。

撰文:荷花親子 資料提供:萬家輝/註冊輔導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