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安全惹爭議 打針有風險?
個案探討:疫苗安全性被質疑
近來本港流感肆虐,醫學界一直呼籲家長為孩子接種疫苗,但早前有很多家長通訊群組瘋傳信息,質疑流感疫苗成效低,亦指疫苗中含有水銀和鋁等對人體有害物質,以及疫苗未經安全測試,注射疫苗的風險很高。
醫生回應:有些人或因擔心疫苗的安全性,拒絕為自己或子女接種疫苗。養和醫院駐院醫生郭業東表示,香港可接種疫苗的安全性良好,都是由研發疫苗的科學家及病毒學家,分析病毒基因排序及測試抗原後,再經過反覆試驗及品質檢測,證實安全才推出市面,過程非常繁複仔細。常見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主要有輕微發燒、針位痛及紅腫,而抽筋及嚴重過敏等嚴重副作用則屬罕見。而且疫苗急性敏感反應則通常在短時間內便會出現,故建議市民在接種疫苗後,最好先在診所休息15分鐘,確保沒有過敏情況才離開,之後通常都沒有大問題。
接種疫苗 提升免疫力
注射疫苗到底有何重要性呢?郭醫生表示,接種疫苗是抗病的重要一環,而按時間表及建議適時接種適當的疫苗,有助提升免疫力,減低患病機會。疫苗面世多年,多種傳染病因為疫苗的廣泛應用而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例如天花及小兒麻痺症等。郭醫生解釋,疫苗的作用在於刺激身體針對某病原製造相應的抗體,免疫系統亦會對這病原有記憶,一旦再次接觸到該病原時,身體便可快速反應作出攻擊,阻止病原造成感染。同時,當社區內大部份人接種疫苗後,會對該傳染病產生免疫力,從而建立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有助減低該病在社區擴散的風險。
疫苗接種知多啲
免疫接種由初生嬰兒開始,因為他們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傳染病感染。香港衞生署為所有在香港出生及居住的嬰兒及兒童提供免費的疫苗接種,初生嬰兒至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需接種不同種類的疫苗。家長可攜同初生至5歲兒童到衞生署轄下各母嬰健康院接受免疫接種,小學學童則由衞生署注射員到學校提供服務。疫苗可以預防結核病、小兒麻痺症、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肺炎球菌感染、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共11種傳染病,以下是接種疫苗的時間表:
打幾多針先至夠?
除衞生署推行疫苗接種計劃內涵蓋的疫苗之外,小朋友還有需要注射其他疫苗,以加強保障嗎?郭醫生表示,醫生有時亦會因應病人的身體狀況和需要,建議額外接種其他疫苗,以預防相關的傳染病和保障個人健康。如小朋友、長者、本身的免疫力較差,或有較高感染風險的長期病患者,便可能需要接種額外的疫苗,以提高防護能力。這些疫苗包括流行性感冒疫苗、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及日本腦炎疫苗等。家長如希望為子女接種這些疫苗,應先請教醫生,醫生會因應兒童的個別情況而給予適當的建議。郭醫生舉例說,適用於初生嬰兒的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減少相關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而9歲或以上的兒童則可考慮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郭醫生續稱,疫苗的種類及特性各有不同,有些只需打一針;有些則要分階段注射;有的則可能要每年接種,例如乙型肝炎便需接種三針,以幫助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對抗乙肝病毒威脅。至於有關流感疫苗,由於流感病情不斷變化,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會更新以預防當年流行的病毒類別,因此需要每年注射才能得到保護。
唔打針有問題?
郭醫生指,他也曾經接觸過沒有讓孩子接種疫苗的家長,但他認為很多抗拒注射疫苗的家長,主要是擔心孩子出現過敏。郭醫生指注射疫苗出現的敏感症狀,通常十分輕微,少有出現嚴重過敏反應。除非是先天免疫力失調、對蛋白質有敏感的孩子,可能不適合接種疫苗。但如果不是這些情況,郭醫生都會建議接種疫苗。因為假如不注射疫苗,便有機會感染傳染病,引致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死亡,更會增加疾病人傳人的風險。郭醫生表示,比起接種疫苗的副作用,疾病所產生的危害更為嚴重,所以家長應對疫苗抱有正確的態度,定時帶孩子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