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嬰幼兒健康|BB皮膚上有一撻撻紅色腫塊?長風癩或被蚊子叮? 風癩成因+5大紓綬方法
蕁麻疹2大類
風癩可分為2大類,分別為急性及慢性:
急性風癩:是一種身體過敏反應,急性風癩大多能找到其原因,例如食物、藥物及蛟蟲等致敏原,但並非一定可以找到原因。
慢性風癩:成因大多較難找出,在反覆出現風癩徵狀超過6個星期後,便己屬慢性。除上述提及的可能成因外,天氣溫度、運動及壓力等,都可能引致風癩。
風癩徵狀
風癩非常常見,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會至少出現一次,急性和慢性風癩的最大分別在於時長,以及是否能找出成因。患上後,它們的表徵並沒有分別,兩者皆沒有傳染性,並以皮膚性徵狀為主,以下為主要徵狀:
- 皮膚會變得痕癢,突出的紅色或粉紅色的腫塊。這些疹子大小猶如豆子的大小一樣,但也有大如餐碟般
- 集體產生
- 風癩的中心是白色的,其四周是紅疹
- 令人感到痕癢、刺痛甚或出現劇痛感覺
- 當舊的風癩消失後,新的可能又會再出現
- 出現在嘴唇、舌頭、眼臉或性器上,手背或腳背也可能出現,而出現風癩的皮膚更會腫起來
風癩成因
風癩是一種當身體受到某樣物品刺激時,免疫系統就會製造許多化學物質來對抗這些刺激,其中一種稱為組織胺,每受刺激時組織胺的濃度便會突然增加,因而形成風癩。
其中,最常剌激身體而形成風癩的情況及食物有多種,家長不妨留意當BB接觸這些食物或情況後,會否出現任何問題:
- 牛奶、雞蛋、堅果、海鮮、漿果、食品添加劑
- 盤尼西林及阿士匹靈等藥物
- 蚊蟲叮咬
- 陽光
- 過冷或過熱
- 對皮膚施壓
- 或受到某些感染
雖說慢性風癩的成因較難找出,但一般醫生仍會建議患者盡量找出導致出疹的原因,並於日常生活中避免,以減少日後出瘆的機會。不只日常生活接觸到的物件,部份生活中的行為也可能觸發風癩,包括流汗、以過熱或過冷的水洗澡、劇烈運動、摩擦皮膚及壓力過大等。
不過於大部份患者當中,的確不容易找到成因,而急性風癩的成因大多較為明顯,而較少數的慢性風癩患者,需要以驗血查找病因,因有機會是免疫系統疾病造成,例如紅斑狼瘡、甲狀腺系統問題等。若驗出由這些疾病造成,醫生將集中治療這些疾病。
5大風癩紓綬方法
當家長發覺BB出現風癩時,並不需要立即帶他求診,因為風癩一般可以自己痊癒。以下的5大紓綬措施可減輕寶寶的病情:
風癩紓綬方法1|服食抗組織胺藥物
家長可讓BB服食抗組織胺藥物,藉以減少身體的反應及疼痛。
風癩紓綬方法2|冷敷
以凍的毛巾冷敷在BB出現風癩的皮膚上,或者可塗上痱子藥膏來減輕皮膚的不適。
風癩紓綬方法3|冷水澡
家長可讓BB沖一個冷水澡,注意這方法只宜在夏季採用,如果體質較弱、年紀幼小或有其他病的BB則不宜進行。
風癩紓綬方法4|放鬆心情
教BB放鬆自己,如聽音樂或睇電視,因為心情緊張都會令病情更嚴重。
風癩紓綬方法5|不要抓紅疹
BB出現紅疹時,切忌抓撓紅疹,此舉只會令其越發嚴重,並盡量減少對皮膚的刺激較好。
嚴重時求診
一般而言,風癩會自然痊癒,不過某些情況下,家長就需要帶寶寶求診:
- 風癩會伴隨聲音沙啞、喘鳴、冒冷汗、噁心、頭量、蜜蜂或昆蟲叮咬、飲食、服藥後呼吸困難等症狀,BB可能會因為過敏而產生休克
- BB喉嚨有灼熱感覺或起些令人痕癢的風癩時
- 當BB服藥後所出現的風癩,可能是過敏發作
- 風癩持續超過1個月不退
節錄《不要看輕小兒科》、《小兒科病絕不小兒科》
更多嬰幼兒護理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