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前言
親子關係
身心兼顧
個性發展
9-12歲兒童心理透視
親密關係8大法
孩子成長得太快,父母應珍惜與他們的相處時光,尤其是孩子幼年時期的生活習慣,與父母的良好親子關係,會影響他們日後成長與人相處和社交。因此,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培養出親密的關係。
親子關係影響成長
孩子自小跟父母的關係親密和健康,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覺安全與被愛,他們日後便會敢於探索外面的世界,以及跟他人建立正面的關係。另一方面,父母都渴望孩子親近自己,可以享受甜蜜的親子時光,這些足以令父母感到,一切為孩子付出與犧牲都是值得的。良好的親子關係,同時讓孩子更願意與父母合作,遵守規矩和順從要求。即使有時他們不理解或不認同父母的意見,仍然會相信父母的教導是出於為他們設想。此外,孩子長大後遇到困難和疑惑,亦有較大機會找父母商量或傾訴。
親子日常8個習慣
很多父母抱怨,每天照顧和管教孩子已夠疲累;或者他們因為工作太忙,缺乏親子時間。其實親子互動的質素,比時間長短更重要,父母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以下的親子習慣:
1. 專心陪孩子:父母跟孩子一起時,總是機不離手,人在心不在,或是分心處理其他事嗎?父母應放下手機,全心全意投入親子活動,給孩子樹立一個重視對方的好榜樣。
2. 直接表達愛:父母可用溫馨的肢體接觸,表達對孩子的愛,如起床和睡前的擁抱和親吻,平常自然的牽手、輕拍肩背、摸摸頭髮或臉龐,多給孩子眼神接觸、溫柔的笑容,以至直接告訴他們父母有多愛他們,都教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3. 跟孩子玩耍:不少父母覺得孩子很幼稚,經常重複的玩意很無聊,或者認為自己不懂得怎樣跟孩子玩耍——其實小孩是不會介意。再多再貴的玩具,都比不上父母跟孩子玩耍,除了有助語言、情緒、社交及創造力等發展,也是拉近親子距離的不二法門。
4. 睡前談心:臨睡前,父母在床上跟孩子聊聊天,營造充滿關懷和安全感的時刻,讓孩子敞開心扉,感到父母在乎和了解他們,若有問題可以稍後再幫忙處理。
5. 聆聽和接納:親子傾談的內容,不要只談學業,父母可嘗試讓孩子主導話題,然後他們需耐心傾聽,少發表意見,不急於說教,並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會並接納他們的情緒,讓父母成為孩子信任的傾訴對象。
6. 一對一時間:尤其是多於一個孩子,或人多的家庭,每天可以安排和孩子獨處的專屬時間,共同決定喜歡做的事情,不論談天、玩耍、看圖書,或是做小手工、外出散步,都可以令孩子感到受重視。
7. 親子活動:和孩子一起烹飪、唱歌、講故事、做手工藝、玩遊戲、做運動、戶外活動等,都是有益身心的親子活動。
8. 言行規範:孩子需要規律和指引,讓他們明白父母的期望、行為準則及違規後果,貫徹執行獎罰制度,父母應教導孩子敬愛父母,明辨是非,學懂自重自愛。
1. 專心陪孩子:父母跟孩子一起時,總是機不離手,人在心不在,或是分心處理其他事嗎?父母應放下手機,全心全意投入親子活動,給孩子樹立一個重視對方的好榜樣。
2. 直接表達愛:父母可用溫馨的肢體接觸,表達對孩子的愛,如起床和睡前的擁抱和親吻,平常自然的牽手、輕拍肩背、摸摸頭髮或臉龐,多給孩子眼神接觸、溫柔的笑容,以至直接告訴他們父母有多愛他們,都教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3. 跟孩子玩耍:不少父母覺得孩子很幼稚,經常重複的玩意很無聊,或者認為自己不懂得怎樣跟孩子玩耍——其實小孩是不會介意。再多再貴的玩具,都比不上父母跟孩子玩耍,除了有助語言、情緒、社交及創造力等發展,也是拉近親子距離的不二法門。
4. 睡前談心:臨睡前,父母在床上跟孩子聊聊天,營造充滿關懷和安全感的時刻,讓孩子敞開心扉,感到父母在乎和了解他們,若有問題可以稍後再幫忙處理。
5. 聆聽和接納:親子傾談的內容,不要只談學業,父母可嘗試讓孩子主導話題,然後他們需耐心傾聽,少發表意見,不急於說教,並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會並接納他們的情緒,讓父母成為孩子信任的傾訴對象。
6. 一對一時間:尤其是多於一個孩子,或人多的家庭,每天可以安排和孩子獨處的專屬時間,共同決定喜歡做的事情,不論談天、玩耍、看圖書,或是做小手工、外出散步,都可以令孩子感到受重視。
7. 親子活動:和孩子一起烹飪、唱歌、講故事、做手工藝、玩遊戲、做運動、戶外活動等,都是有益身心的親子活動。
8. 言行規範:孩子需要規律和指引,讓他們明白父母的期望、行為準則及違規後果,貫徹執行獎罰制度,父母應教導孩子敬愛父母,明辨是非,學懂自重自愛。
總結:珍惜親子寶貴時光
父母錯過了孩子關鍵的成長階段,長大後便難以彌補,且珍惜孩子生命中寶貴的時光,建立互信互愛的親密關係吧!
專家顧問:葉妙妍/註冊臨床心理學家